朋湖网获悉,近日,LiblibAI宣布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CMC资本及一大厂战投联合领投。

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 AI 应用领域公开的最大一笔融资——上次还要追溯至5亿美金估值、8000万美金融资的Manus。

上个月,LiblibAI 发布了2.0版本,正式从模型社区进化为一站式AI创作Studio。在业务上激进的LiblibAI,匹配了同等程度的融资速度。

目前LiblibAI整体业务尚未实现完全盈利,这或许是他们再度选择融资的部分原因。

巨头无边界,在模型厂商碾压下,AI应用的创业者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商业法则。今天,资本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聚拢,OpenAI发布的Sora App下显然让选择再次融资的LiblibAI更确信,如果你不能更快变大,你就没有机会。

这种近乎残酷的认知,一定程度来自团队创业初期濒临倒闭的经历。

早期,LiblibAI以1500万美金估值完成了来自金沙江、高榕、源码的 35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当时他们相信,“融了一波就该好好做业务了。”

彼时是2023年9月,LiblibAI上线仅四个月,因未完成大模型备案而被下架。与此同时,为赢得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在前期投入了300多万美金进行补贴大战。到2024年3月,账上只剩下4000块钱。

在这期间,他们见了几乎所有能见到的投资人,结果是,没有一家机构愿意投资当时估值仅3000万美金的LiblibAI。

最后,一家互联网战投给了救命钱。

这段经历一定程度改变了LiblibAI对融资的看法。于是紧接着,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完成了由明势资本、渶策资本、顺为资本领投的三轮总额超2000万美金的融资。此时,他们的想法已经变成,“准备再囤个大几千万美金,为未来两三年做准备。”

在最困难的时候,LiblibAI拒绝了多个收购意向,其原因的说法是“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为了赢而创业。”

在上个时代,一家公司可以“十年后后发制人”,但现在,高昂的算力成本和投流成本意味着,一旦你没有钱,就很难做出大批量服务。

AI应用战局已经进入马太效应时期,一个赛道只会留下一种声音,没人想成为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