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又成为云厂商的内卷了?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在其召开的re:Invent全球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品,如基于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的计算实例、帮助大机客户向云迁移的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企业构建移动专网的Amazon Private 5G、四个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的无服务器及按需选项,以及为垂直行业构建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的这一系列动作涵盖了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多个方向,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认为:“作为全球公有云领域的技术先驱,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的主题演讲及诸多新服务的发布,继续体现着他们一直以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广泛深入的软硬件领域的生态化云服务布局。

这里点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风向标,即亚马逊云作为一个云厂商,除了各种类型的软件服务外,还自研芯片加大力度。这看似掀起了云厂商领域的内卷。早有消息称,微软云在去年布局服务器芯片自研发,而国内的阿里云、华为云的造芯更是声势甚大。

亚马逊云是如何带动这个热潮的?只有自己造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在亚马逊云看来,似乎并没有想到后来的风浪。

01、第一个自研芯片的云厂商:芯片独立、用户和技术需求使然

作为云厂商中最早做自研芯片的“探路者”,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亚马逊云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芯片研发,目前拥有自研芯片最完整的产品家族:发展到第四代的Nitro,基于机器学习推理和训练的芯片产品线Inf1,基于ARM架构的Graviton整个版本产品线。光是自研CPU我们就有3条产品线。

回顾亚马逊云的芯片之旅可发现,亚马逊云从收购和投资入股加速自研进程,快速完成芯片技术能力积累。最早亚马逊云在2015年收购了以色列芯片公司Annapurna Labs,后来于2018年推出首款自研Arm架构服务器CPU Graviton,在云原生应用场景替代X86处理器。而从同样是云厂商的微软云和谷歌云的芯片脚步看,这云老二和云老三也在逐步与其他芯片厂商合作或自研,为自己的产品生产定制处理器。

从自研芯片的动机看,一方面诚然是芯片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来自用户和技术。

从用户角度看,以亚马逊云为例,正如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总监李庆所认为,它所发布的两款定制芯片,其核心目的并不是为了与传统芯片厂商进行竞争,而是来自用户自下而上的需求:性能和成本。

目前,对于计算场景的应用复杂程度已经倒逼芯片处理性能的提升。多重负载,尤其是在机器学习方面,芯片性能直接制约了算法的应用。李庆认为,在这方面,亚马逊云利用批量数据处理,以及各类算法模型的积累为自研新一代芯片提供基础,并采用与现有的云服务一起打包软硬一体的方案,从而解决上述需求。“这种方案显然是可行的。”

不过,李庆也提到,这种方式对用户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重新调整原先软件的架构以适配新型芯片。在这种业务模式下,更多的用户是在新业务场景下的全新部署。当然,亚马逊云科技也表示会陆续发布相关产品协助用户实现新旧的迁移或者联动。

从技术角度看,非常规芯片正成为算力不断变化和竞争压力下的选择,通用的CPUGPU难以满足,因此不少云厂商选择在与芯片厂商合作的同时,开始根据自己特定的需求自研芯片,以达到最高程度的适配,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

02 造芯还需依托软件生态

与传统芯片厂商相比,云厂商的造芯运动更大优势在于其生态。如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芯片市场将很有可能被打开一片新的蓝海。

从目前的芯片市场可以看到,除去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的上游企业,中游的芯片设计(制造)、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等都陆续新的玩家进入,英特尔、AMD、高通等传统芯片厂商虽仍占据统治地位,但自研芯片的公有云厂商、人工智能厂商的进入也为定制芯片的市场开发出更多业务需求,如芯片设计服务、EDA/IP需求、代工需求等等。

对云厂商来说,其本身的云生态是芯片应用的第一场景,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云的芯片一经推出,就可以面向全球十万合作伙伴、几百万客户。如果从软件生态上讲,没有诸如亚马逊云、阿里云、华为云这样庞大的生态,还是谨慎造芯。

其次,软件生态也为自研芯片提供了算力和算法模型基础。GE的解体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巨无霸的多元化路径是求生还是末路更依赖于对多元化生态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一家云厂商拥有庞大的生态体系,有源源不断的用户需求和创新,有常年累月的算力和算法沉淀,那这种多元化试探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个领域的马太效应恐怕会愈发凸显。正如顾凡所表示的:“芯片领域的经验至关重要,就像我们常说的‘经验没有压缩算法’。”亚马逊云的首先入局,似乎已经让它在芯片领域形成了一骑绝尘的优势。

03 探路者

亚马逊云的“re:Invent”如今已是十周年,新任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在大会上感慨,在过去十五年,云计算从被质疑到成为新一代 IT 标准,并发展成影响整个 ICT 产业的创新和革命。

令人欣喜地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和机构通过上云做出了改变, Adam Selipsky表示,“他们勇于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积极重塑企业自身和所在的行业;敢于突破边界,探索未知领域,在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探路者。

作为陪伴和赋能这些行业的云服务厂商,亚马逊云也将挑战看作探索未知、发现新机遇的机会,比如最近大热的元宇宙概念,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认为,“元宇宙里面融合了大家所熟知的大量技术,而这些技术的背后就是云计算。无论是在数字世界里面建模,还是与之互动,都离不开机器学习在背后支撑。与此同时,元宇宙的世界必然会产生超级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都离不开底层平台,而云一定是最佳的平台。

可以看出,云厂商的道路始终需要不断向上攀登,正如探路者具有的三个特征一样:创新不息,精进不止(Constant pursuit of a better way);独识卓见,领势而行(Ability to see what others don’t);授人以渔,赋能拓新(Enable others to forge their own pa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