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2021年转瞬即逝,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走过数字经济时代的跌宕起伏,见证了互联网产业的波澜巨变;在2022年新年伊始,我们回顾过往,并以此为序,开启2022年新篇章。

回看2021年,这是“十四五”良好开端之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时代的风口,推动着技术、产业、互联网同频共振;“互联网反垄断”、“双碳”元年启航,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成为新的价值坐标,ESG实践与投资迎来跨越式发展时刻。

展望2022年,关于未来的趋势脉动,我们有兴奋有期待,亦有不安有疑惑:

新时代开始的注脚在哪里?落到更细微处,2022年有哪些行业or概念将会迎来更高的发展浪潮,引起更为广泛的热烈讨论?

在接受朋湖网专访时,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给出了两大方向:新能源与SaaS。他表示,伴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SaaS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对新能源与SaaS两大赛道的讨论会更上一个台阶。

01

SaaS二十年进化:“理想主义”的花终会盛开在“长期主义”的土壤里

“他者”——西方后殖民理论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在后殖民的理论中,西方人往往被称为主体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民则被称为“他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者”对于主体“自我意识”形成的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发展至今,“他者”更多了一层主体学习自省对象的象征可能性。

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历史长河中,美国常常被拿来作为“他者”视角指引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方向,“copy from America”成为早期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前进路径。

由天宇讲道,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模仿美国更先进、更成熟的应用开发模式是过去20多年来的一个发展路径依赖和习惯。如今,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实际上,中国已经完成了对美国的模仿且在模仿的后期实现了基于本土文化的自我模式迭代创新及业务扩大,很多公司的体量都已超过了美国,甚至走到了“go to America”的时代。

但是在软件市场上,国内仍处于“落后—学习”的阶段,自1999 年Salesforce 成立开始,美国企业级SaaS 行业经历了20年的发展周期,目前已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过去十年间,美国整个软件企业的估值从标普500的0.3%提升至5.7%,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而中国市场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还未满十年。

因而对于国内企服SaaS对“美国模式”的推崇,由天宇表示这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文明发展的一大动力是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才能看得更远,发展的更快。

但一味奉行“拿来主义”并非能够一帆风顺,反而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基于国情、产业、供给方特性的几点中美差异,中国的企业级SaaS的发展有所受挫。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自2021年2月顶峰以来,SaaS概念股们便一路下行,以中国有赞、微盟集团两家头部企业为例,二者52周内最高价分别曾达到4.52港元、33.5港元。但截至今日,两家公司的股价分别仅为0.32港元、6.01港元,分别已累计下跌了89.24%、69.21%。

市场意识到了:中国和美国的IT环境不同,对着美股炒估值的逻辑并不正确。

那么,中美SaaS环境差异有哪些不同?由天宇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供需的强度不一。美国的SaaS是应运而生的,美国的市场需求推动着软件公司逐渐从原来的项目制服务转向了订阅制的模式;但是中国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十分强烈。换句话说,美国是由需求所推动起来的供给,但是中国是先在供给侧模仿美国,在需求侧并不强烈,供需的强度并不相同。

第二、客户IT基础较差。中国市场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而不成熟主要体现在需求方的能力不够,以及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本身的IT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使得许多软件的SaaS化交付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第三、付费水平和付费能力较低。美国本身To B领域的付费成本结构在原公司的预算体系中就比较明确和充足,但在国内,大部分公司在这块投入非常薄弱,整体上来看,拥有借助专业知识及工具来提升公司效能意识的企业还是偏少数。

当然,基于差异化市场现实,国内的SaaS企业亦做了一些妥协,如定制化。由天宇表示,做纯粹的SaaS订阅制,企业会面临两个现实的问题:一是客户数量不够多、二是单价起不来。

“你会发现美国,包括欧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SaaS公司都是全球化企业,他们从诞生的那刻开始,业务路径就是从单一市场走向全球化市场。这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道路是不大一样的,中国的SaaS企业一般只瞄准国内市场,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客户市场有所减少。即使能够走向海外,但国内的企业SaaS专业能力放到国际上并无明显的优势,”他讲道,“因而很多公司转型做一部分的定制化是一种合理的市场发展选择。”

当前,在行业里亦有不少SaaS厂商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定制化”道路——做PaaS平台,如即将上市的HCM SaaS厂商北森、财税SaaS厂商元年科技、采购SaaS厂商商越科技都纷纷搭建起了自己的PaaS平台,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这是理想和现实的一次碰撞,而在这碰撞之间,唯有本土化与坚持才能真正摩擦出火花。

由天宇强调,SaaS的理念没错,长期来看肯定是SaaS的模式,但是这个长期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没有人能够下一个定论。

他相信,伴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趋势加深,多力齐发下,2022年SaaS行业发展将会进入新的上升期,行业市场成熟度将会不断提高。

而对于行业内的SaaS厂商而言,身处于浩荡的产业洪流变革之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唯有将“长期主义”奉为圭皋。

02

“双碳”元年启航: 新能源起兴,ESG实践与投资迎来跨越式发展时刻

2021年,“元年”扎堆涌现。

这一年,“十四五”启航,开启“共同富裕”元年,在共同富裕为发展导向的指引下,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浪潮涌来:9家企业被罚,罚款金额近200亿元,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开43张反垄断“罚单”;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各反垄断细则相继出台;解封外链屏蔽,平台之间横亘的高墙逐渐打破......人们称其为“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元年”。

在反垄断的闸刀不断起落间,互联网巨头开始有意识地收缩,减缓进军扩展的步伐和收割的镰刀,响应“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

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表示,前段时间腾讯减持京东便可以视为顺应当前反垄断等监管环境的一次战略决策。

他表示,接下来国内以五年一个周期来看,大的方向应该是限制比较激进的多元化扩张发展,但并不会走上极端,而是会在其中保持着平衡的哲学色彩。正如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的表述从2020年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改为了“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同时“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在“有形的手”为资本设下“红绿灯”,“无形的手”自发调控下,人们坚信,“屠龙少年”终不会成为“恶龙”。

此外,在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指引、“共同富裕”价值坐标的导向下,大厂们亦极力拥抱产业互联网,深耕“生态”;2021年下半年阿里投入1000亿元、腾讯投入500亿助力共同富裕,DAU、MAU不再是互联网巨头们讨论的重点,乡村振兴、“双碳”背景下的ESG实践成为了选择之路。

这一年,既是“共同富裕”元年、“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元年”,亦是“双碳”元年。2021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式开启“双碳”元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投资机构而言,ESG投资已然站在时代风口之上,资料显示,“绿色”、“碳中和”相关基金目前已超过2000亿规模。

由天宇向朋湖网介绍,凯联资本目前管理的超150亿人民币基金中,围绕“双碳”相关产业上下游的投资布局已超70亿元。

他表示,凯联资本将“双碳”背景下的投资领域细分到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五大方向。涉及具体的投资机会,仅站在一个以中后期股权投资为主的机构角度来看,凯联资本的投资思路逻辑在于:“双碳”演进路线下,在不同的阶段是否有适合去做中后期股权投资的机会。

相较于在一个赛道之中“广撒网”,凯联资本更青睐于精准打法,每一个项目都会进行精准评估,从2020年起,凯联资本就开始建立ESG投资标准,并专门设立了ESG委员会,由凯联宏观研究团队、投研团队、风控团队和产业研究院相关人员组成,以便筛选出在双碳领域有更好价值发挥的项目。

如今,凯联资本已将多个与“双碳”相关的产业纳入了投资版图,具体包括有:能源侧的储能,交通侧的新能源电池、电动车等,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行业节能提效的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等。

聚焦到具体投资案例,如凯联资本在“双碳”领域出手的第一笔投资:交通领域的独立汽车设计企业阿尔特,凯联资本投其的主要原因在:第一、行业趋势:新能源汽车热潮兴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势必会不断提高;第二、行业定位:阿尔特身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占据其超过70%的业务比例,而汽车设计师造车前端最为重要的环节,行业壁垒极高;第三、技术水平:阿尔特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与专利,拥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

此外,在能源储能领域,如2021年5月投资的中车新能源,凯联资本投其的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方面,从行业层面上看,超级电容市场规模超百亿且核心壁垒极高,同时可以从电子领域快速扩展到工业、交通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从公司层面上看,其有着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利用超级电容技术及中车资源优势横向拓展储能业务,未来发电侧、用户侧储能领域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双碳”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强由天宇调,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ESG实践与投资迎来跨越式发展时刻,在2022年,新能源相关产业势必将迎来更为高速的前进发展。

03

写在最后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产业荣枯迭代。

新旧交替,互联网行业显露于表面的汹涌波动和酝酿于深处的转型质变催生风口转换。谈及未来的投资风口方向,由天宇告诉朋湖网,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考虑。

横向是指通用性的通过数字化来提升效率的产品、业务和服务,即一切通过云化、和工具化来提升效率的领域大抵上都具有投资价值,总体上都会吃到这个时代的红利,但具体到细分领域来看,需要进行精确地分辨,“每一个项目方案我们都会非常小心地去讨论、去评估。做私募投资这件事不像是在二级市场买股票,可以买一篮子,而是要精准投资。”

在云计算领域,此前凯联资本投资了浪潮集团旗下云计算公司浪潮云,投其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浪潮卷来,“上云”已成为趋势,另一方面是浪潮云其在政务云领域极具差异化竞争优势: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此外,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凯联资本还投资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航天云网,由天宇表示,在全球迈向工业4.0的时代趋势下,工业互联网将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而伴随着国内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演进,传统制造业的“上云”、“数智化”有着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航天云网自身拥有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企业智能化改造等53项专业资质能力,极具技术优势和投资价值。

纵向来看,投资的领域主要会聚焦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景气行业,如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行业是明显在景气周期内的,凯联资本在近几年内亦接连进行了布局: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阿尔特及中车新能源。

此外如半导体行业,在中美科技竞争加速和经济数字化演进步伐加快的时代大背景下,半导体相关产业的“国产替代”趋势愈演愈烈,“有些是必须要做,有些则是要做好相对的准备——被技术封锁后,加之整个行业数字化的演进需要底层算力的推进,半导体行业未来仍在风口之上。”

此前,凯联资本便投资了射频前端芯片和射频SoC芯片的供应商昂瑞微。投其的背后缘由主要在:一方面5G正推动射频芯片技术革新和市场爆发,单机射频芯片价值量将翻番,预计到2025年射频芯片市场规模可达250亿美元,市场有着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昂瑞微是国内领先的射频前端芯片和射频SoC芯片的供应厂商,每年芯片的出货量达7亿颗,在射频前端行业的国产替代导向趋势下,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具体到投资的核心底层逻辑,由天宇表示凯联资本内部会有一些认知方法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行业、企业和团队。“行业”即评估赛道的规模、阶段、增速、效率及行业利润率水平,“对于不同的赛道,评估的标准指标是不一样的,行业类型其实决定了投资预期水平,就像小赛道期望能够捕到大鱼是不大现实的。”他说道。“企业”则是看企业核心业务做的水平如何,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份额等,“团队”的衡量则没有一个非常定性的标准。

展望2022年,产业变革已至,新一轮的“成长动能”正在切换,由天宇预测,在“双碳”及“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云计算、硬科技等多条主线都将在这股变革大潮中迎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