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浦东开发三十年整,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创造了50多个“第一”。

都说三十而立,浦东改革开放如何再出发?20196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提出:浦东要通过七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

浦东用了29年时间跨越1万亿门槛,那么接下来如何7年时间经济总量达2万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浦东打造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蓝天梦“百亿级”高成长产业集群,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落地一批重大创新项目。

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引领“产业新高地”,高质量的硬核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是浦东的回答。

今年3月,浦东又将这一目标进行了升级,《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提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到33%。工业增加值总产值达到18400亿元。在产业集群上,培育形成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

     当下,这六大硬核产业集群发展如何?此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芯”,集成电路规模突破了千亿元、占上海全市73%,正在推进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力争集聚千家企业、形成千亿规模、汇聚十万人才、新增百万空间;“创新药”,产业规模672亿元、占上海全市46%,正在建设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1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智能造”,正在以张江人工智能岛和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载体,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蓝天梦”,航空航天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正在加快启动建设祝桥航空产业园,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未来车”,汽车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正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938亿元、占上海全市48.7%,正在推进卡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园“三园”融合,加快5G技术示范应用。

近日,朋湖网对此六大硬核产业中的相关企业作了盘点,因“创新药”、“智能造”及“数据港”产业相关企业数量繁多,加之当下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热潮兴起,此前,《“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便明确提及,“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故朋湖网以“专精特新”为盘点标准方向,对“创新药”、“智能造”及“数据港”产业相关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进行了盘点,以下为具体情况:

01

“创新药”井喷、活跃在国际舞台 

20122月,华领医药新药研发项目在上海张江正式启动;202210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公示,糖尿病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华堂宁®)获得上市批准,成为在上海诞生的“全球首创”新药,这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2012年在张江启动研发项目,到2022年得以获批上市,多格列艾汀片见证着上海“创新药”研发环境的十年变迁。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漫漫发展长路中,上海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世纪90年代布局生物医药,吸引了大批国际知名药企,到21世纪初率先建立生物产业园区,开展产学研一体规划建设,浦东张江逐渐成为了“创新药”的源头。

此前,2022120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上海将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共同构建1+5+X”生物医药产业,其中作为“1”的张江正在不断带动上海临港、奉贤、虹桥、宝山等地,让生物医药产业“遍地开花”。

相关数据现实,截至2021年底,张江研发并申报的171类新药,15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创造了全国或全球多个“第一”的纪录。张江药谷的创新药企大多已走上了全球化道路,2020年,张江通过License out获取的使用费为416亿元,占全球的8%,从这一数据看,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从‘全球输入’升级到‘输出全球’。

此外,2021年至20228月,张江生物医药对外许可交易数量累计近20项,总交易金额超过70亿美元,交易金额占全国的近30%

创新药纷纷涌现下是浦东新区的“创新药”相关企业的深耕发展,据朋湖网了解,浦东新区“创新药”中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共有146家,其中23家企业已走到上市阶段,共有15家企业完成战略融资,7家企业完成CD轮融资,25家企业完成天使轮、A轮及B轮,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02

“智能造”不断突破,标杆性智能工厂相继涌现

2022年,上海智能制造“10030”专项工程收官之年——2020年至2022年,上海计划建设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当下,这一10030”目标已超额完成,其中上汽乘用车临港数智工厂、华谊新材料智能工厂已成功创建为“金字塔尖”的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此外,在今年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上海延锋、新时达等5家企业荣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上海20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获评工厂数和场景数均列全国第一。

全力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加大智能工厂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智造”,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点是上海的发展方向。据悉,现阶段上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规模达到800亿元,全国领先。

其中浦东新区更是打造智能造产业的标杆基地,2021年,浦东相继落地了微创医疗机器人全球总部、应脉手术机器人等25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全面填补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链,相关产业规模占上海比重达到50%以上。

上海浦东新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更是指出,2023年,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地、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区,助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构建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生态,集中突破50项关键技术,形成10个标志性科技成果,建成10个开放创新平台。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聚。

当下,浦东正朝着这一方向奋力前行,据朋湖网了解,浦东新区“智能造”中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共有144,其中8家企业已走到上市阶段,共有14家企业完成战略融资,10家企业完成CD轮融资,28家企业完成天使轮、A轮及B轮,正在不断快速成长。


 03

“数据港”产业不断升级

202112月,上海公布《上海市数据条例》,其中明确指出,上海市根据国家部署,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功能型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平台。

其中,要求支持浦东新区培育国际化数据产业,并支持在浦东新区建设行业性数据枢纽,打造基础设施和平台,促进重大产业链供应链数据互联互通。支持浦东新区加强数据交易相关的数字信任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大数据、区块链、零信任等技术,构建数字信任基础设施,保障可信数据交易服务。

在此号召之下,金融数据港、上海数据交易所等相继在浦东启动运行。其中,作为国内首个金融数据港,金融数据港在张江银行卡产业园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已建成和在建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引进近30家国内外重量级金融机构,是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数据聚集度最高的区域。

相关信息显示,目前上海浦东金融数据港开港一年以来,一大批典型的金融科技研发机构陆续落户,包括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哔哩哔哩元宇宙子公司、黑瞳科技子公司等,极大地丰富了金融数据港产业生态。此外,目前就业人数已超过7万,数以万计的金融科技人才汇聚浦东,形成金融科技集聚的“生态圈”和场景应用的“样板间”。

据悉,金融数据港还联合数交所共同设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以推动数据加速赋能新产业。

此外,现阶段,浦东新区正在推进卡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园“三园”融合,加快5G技术示范应用。当下,依靠张江和金桥两大5G产业聚集区,浦东新区聚集大量的5G企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5G相关产业链。

据朋湖网了解,浦东新区“数据港”中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共有119,其中9家企业完成IPO19家企业获得战略融资,14家企业完成CDF轮融资,成长快速,21家企业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分别获得天使轮、A轮及B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