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车圈极为热闹。

先是高合汽车向外界扔了个炸弹,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紧接着,比亚迪两款车起售价低至7.98万元,直接点燃车圈;接着理想财报营收过千亿,让其市值一夜之间大涨500亿,苹果突然宣告终止造车计划……这都将新能源汽车的“战况”推向高潮。

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10万亿级大产业,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国民支柱产业。为了赢得这一战,造车新势力们让原本就很“卷”的新能源汽车变得“更卷”,卷完技术卷配置,卷完配置卷价格。

当下新能源车圈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余承东所说,“未来5-10年,只有少数车企能够活下来”。

01

开年,比亚迪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约10家车企官宣降价

价格战背后的较量。

据央视新闻报道,2月下旬以来,已有10家左右车企陆续下调旗下车型的售价,调价车型基本以新能源纯电和混动车型为主,价格集中在10万元到20万元区间,最高降幅接近15%,可达3万元。

龙年新能源“价格战”的第一枪,由比亚迪打响。随后,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降价。当然,近期碳酸锂价格处在低位也为新能源车型创造了降价的条件。

以比亚迪来说,作为仅次于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它占着市场的1/3的份额,用自己家生产的电池,那成本优势就可想而知,降价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特斯拉也坐不住了。3月1日,特斯拉推出限时购车政策,最多可享3.46万元的优惠:Model3/Y后驱版现车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Model3/Y全系现车限时指定车漆福利,最高省1万元;Model3/Y后驱版现车限时低息金融政策,年费率低至1.99%。

去年,比亚迪的销量超300万辆,大规模生产加上自产电池减少中间成本,都是比亚迪敢于打价格战的资本。

破釜沉舟,是当前新能源车企们共同的目标,谁也不想在这场竞赛中落后。比亚迪、特斯拉的降价给了其他各家很多无形的压力,吉利汽车官方微信宣布推出2024春季购车节,3月期间限时钜惠20亿元,现金优惠至高4.7万元,还有至高10万元的免息贷,至高1万元的置换补贴。活动涵盖星越L、星瑞、博越、帝豪、缤越、缤瑞、豪越、ICON、熊猫车系,降幅为3000元至1.4万元。

同时,吉利旗下的微型电动车熊猫MINI龙腾版上市,售价3.99万元;3月购车权益包含至高1万元现金红包、赠送便携式充电枪以及质保、金融礼遇。

此外,上汽大众途昂家族、飞凡F7、奇瑞集团、智己LS6、现代ix35沐飒等都纷纷降价促销。全面价格战之下,BBA也开启大幅降价促销。奔驰GLB作为奔驰品牌的一款中型SUV,近期在北京通州、丰台、石景山等地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价,最大降幅高达12.77万元,上海地区降价12.7万元,其他地区降价3-8万元不等。

宝马也不甘落后,旗下的中型SUV宝马X3直接降价8万,2023款优惠后为36.39-40.69万。奥迪也未能独善其身,2024款奥迪Q5L官方指导价39.75万—48.88万元,如今降价10万。

“现在各家都在加速跑马圈地,这场价格战肯定是持久战”,某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不惜用降价、牺牲利润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这还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说起。

02

新能源激战十余年:淘汰赛开启

过去十余年来,新能源车的关键词有:拓荒、野蛮生长、做大做强、大浪淘沙、活下来,涵盖了产品、技术、供应链、补能基建、智能化等因素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混乱、迷茫再到狂热,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拐点。

2009年-2012年的“十城千辆”工程,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在国家、地方两级财政补贴下,减免购置税,不限指标与无路权束缚等红利的驱使下,新能源汽车的大幕拉开。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启动的元年”。

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绝对有浓墨重彩的一笔。2014年4月22日,第一批中国用户从埃隆·马斯克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Model S车钥匙,有人把特斯拉是汽车工业门口的“野蛮人”,因为它的出现,不仅让一百年前被判过死刑的电动车重生,也激励了一批国内先锋冲上了这个新赛道。

接下来,“造车新势力”们在中国新能源江湖上搅动风云。

201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首次超过10万辆关口,达到17.7万辆;2018年突破100万辆大关,达到102万辆。值得注意的是,首个中大型新能源产品蔚来ES8上市。

这一年,新能源行业开始经历洗牌出清期,历经三年,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的补贴大幅退坡,市场增长近乎停滞,产业进入阵痛调整期。与此同时市场上,微型车市场急剧萎缩,长续航、高端车型开始增多。

2019年底,理想ONE开启交付,同年,Model 3以进口方式进入国内市场。2021年开始,历经三年滞涨调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爆发,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二代微型车重出江湖。与此同时,蔚来、理想、小鹏和特斯拉的高端产品集中上市。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给经典燃油车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以目前新能源最为热衷的中大型SUV为例,在2020年之前,这是途昂、宝马X5、雷克萨斯RX、奔驰GLE主掌的市场,2021年,售价与途昂相近的理想ONE一举夺得年度销冠,理想ONE也是首个在高端细分市场取得销冠的新能源车型。

中大型轿车市场,长期以来都是BBA的天下,坚不可摧。2020年下半年汉上市,2022年拿下细分市场销冠,上市仅一年的极氪001也排到年度销量第6名,当年中大型轿车年度销量排在前10的,有4款是新能源车型。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上84%的是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也让中国车企在排位赛中开始逐年前移。2023年,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奇瑞等自主汽车企业不断反超曾经占据销量第一梯队的合资品牌。

2024年开年以来,态势更加明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1月,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的批发销量均超过20万辆,奇瑞和长安也超过了19万辆,将汽车品牌月销成绩拉至了新的高度。

而原本占据销量第一阵营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1月则分别以15.89万辆和9.51万辆的批发销量位列第五和第六。前十榜单中的长城汽车以8.85万辆的批发量位列第七,东风日产、特斯拉中国和东风本田的批发销量则在6-8万辆之间。

燃油车时代,面对海外品牌的百年积淀,中国品牌很难快速追上。但几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并且重塑了市场格局,几乎完全逆转了原本的处境与地位。‍‍‍

03

淘汰率高达80%,谁能笑到最后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早已开启。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0%。渗透率越高,新能源汽车就越深入人心。基于此,各大造车新势力们都牟足了劲抢占市场。但经历了漫长的野蛮生长以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也开始下半场征程,理性发展。这意味着,游戏的规则越来越残酷。

想当初,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创业者入局造车新能源赛道,他们履历光鲜,光凭自己对产品的宏伟宣讲就能融资上市,但时至今日,光靠“讲故事”走不下了。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造车新势力有40多家,2019年已经有20多家走向终局,基本上以每年5家以上的速度在倒闭。

这些离场的企业,他们也曾有过许多高光时刻,如威马、汉腾、云度、奇点汽车、游侠汽车、比如博郡、雷丁。当然,他们鱼龙混杂,比如赛麟,为了骗高额补贴的最后灰溜溜离场。威马创始人沈晖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是长跑,现实是未必每个人都能跑到最后。不幸的是,他的话也预示了自己的结局。

创业路上筚路蓝缕,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还活着、且有产品在售的造车新势力仅有8家,从四五十家到8家,淘汰率高达80%。

但故事依然在继续。有企业黯然离场,也有企业计划入局,比如去年,小米汽车相关信息频发,12月28日,小米汽车召开了首届技术发布会向众人展示了小米首款汽车,但发布会上并未公布售价,在今天的“价格战”下,小米汽车定价或许也面临着不少困扰。

从2021年3月30日官宣造车到现在,三年已过,3月28日小米汽车将会“尘埃落定”。此前关于小米汽车的定价问题甚至成为车圈最大的价格悬念,一度成为热搜常客。就在今天,两款车型的定价被曝出,分别为26.14万和36.14万,虽然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大概率在20-30w之间。

雷军曾表示,“对小米来说,造车是首战即决战,小米的第一辆车一定是那个时候的尖端水平。”但故事依然在继续。有企业黯然离场,也有企业计划入局,比如去年,小米汽车相关信息频发,12月28日,小米汽车召开了首届技术发布会向众人展示了小米首款汽车,但发布会上并未公布售价,在今天的“价格战”下,小米汽车定价或许也面临着不少困扰。

由于补贴的彻底退出,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没有政策的托底,确实压力更大了。眼下,想尽一切提高销量是重中之重,同时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增加营收。对于尚未盈利的企业来说,能否获得资本的青睐也是能否活下去的关键。,比如高合汽车的终局如何,能否顺利获得其他企业的“输血”起死回生?

这这场浩浩荡荡的新能源车企竞赛巨浪中,往往只有技术先进、供应链稳定以及战略准确的才能“活下来并活得漂亮”。

“现在感觉新能源车都差不多,对我来说,差异化不大,每个功能各个品牌的车都有,那就看谁价格低我就买,但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我觉得得看谁能把成本降低,那这样他们的盈利空间就大一些”,想要买车还在观望阶段的宋瑞向朋湖网表示。

此前,新能源玩家们还在暗戳戳的较量,如今已经摆在了牌面上。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竞争尤其残酷,可能一不小心就徘徊在生死边缘。这是产品的竞争,更是战略上的较量。对于那些兢兢业业造车的企业,想说困难是暂时的,熬过眼下的难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且看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