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湖网获悉,自动驾驶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及技术供应商,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发布内部消息。2月8日18:00后办公区域开始断电并封楼;要求在职员工尽快取走自身物品及办理离职手续。随后朋湖网作者第一时间联系纵目科技在职员工,该员工表示消息属实。
这家曾被誉为"自动泊车第一股"的自动驾驶公司,在经历长达近1年的IPO停滞后,频繁传出负面传闻,如资金链断裂、高管团队离职、核心业务线收缩、员工离职赔偿方案陷入僵局;最终选择被迫关门。
据媒体报道,纵目科技的700多名员工在2024年12月未能收到最低工资,社保与公积金也被断缴。此前,公司在2023年10月至11月间已进入“低功耗模式”,员工仅能拿到最低工资,封顶1万元,且工资发放被延迟至次月25日。
2025年1月份,网传纵目科技内部通知显示,公司CEO唐锐在群里通知称,员工公积金款项已经无法缴纳,客户回款尽量保证员工社保;建议有条件的员工申请离职后自行缴纳社保,公司会在恢复经营情况下将欠薪归还。
唐锐还表示,公司已经在寻求并购,但是节前肯定不会有新的融资,一切都要节后推进。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专注核心业务涵盖智能驾驶系统、智能传感器和智慧城市产品及服务三大部分。分别到拿到了联想控股、兴业银行、协同资本、建鑫投资、君联资本、建发集团、两江资本、高通创投、张江火炬创投等知名资本的投资。最高一次融资金额达10亿人民币。
纵目科技的坠落轨迹极具行业典型性。这家2013年成立的自动驾驶公司,在资本市场曾创下年均融资超2亿元的纪录,其AVP自主泊车系统在2021年落地长安UNI-T车型时,被业内视为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里程碑。但招股书数据揭示了理想背后的现实:2022年毛利率仅为10.4%,研发投入却占总营收的97%,每卖出一套系统亏损超万元。这种"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环境剧变后轰然崩塌。
更为吊诡的是,纵目并非倒在技术门槛前。其自动泊车系统已迭代至第三代,代客泊车成功率提升至95%,但这些数字始终未能转化为商业价值。某主机厂采购负责人的话道破天机:"L4级自动泊车每套成本增加8000元,但消费者只愿为这个功能多付3000元。"当资本市场不再相信"技术领先就能赢家通吃"的故事时,纵目们突然发现,自己精心打磨的技术产品,在商业世界里竟找不到立足之地。
纵目科技的困境绝非个案。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正经历着剧烈的价值重估:Waymo估值从1750亿美元跌至300亿美元,Cruise因安全事故被吊销运营牌照,Argo AI、Embark Trucks等明星公司接连倒闭。中国市场的寒潮同样凛冽,2023年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总额同比下降63%,超过20家企业进入停摆状态。曾经遍地开花的Robotaxi试运营,如今只剩下百度、小鹏等少数玩家还在艰难推进。
但冰层之下仍有暗流涌动。以特斯拉FSD、小鹏XNGP为代表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装机量同比增长215%,毫末智行城市NOH功能落地车型突破20款。资本市场开始用脚投票:2023年L2级方案供应商融资占比从32%跃升至68%,而L4级企业融资额暴跌85%。这种分化揭示着行业共识的转变——比起描绘未来,投资人们更关心明天能否盈利。
01
重构价值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自动驾驶行业正陷入"恐怖谷"困境。L2级辅助驾驶的规模化应用,与L4级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鸿沟,远比想象中更难跨越。行业数据显示,从L2到L3的研发成本激增5倍,但用户体验提升感知度不足30%。某头部车企CTO坦言:"处理99%的常规场景只需20%的成本,但攻克最后1%的极端案例需要80%的投入。"这种边际效益的断崖式下跌,让众多企业被困在技术深水区。
传感器路线的分化加剧了行业焦虑。纯视觉派与激光雷达派的路线之争尚未见分晓,4D毫米波雷达、V2X车路协同等新变量又加入战局。小鹏G6的XNGP系统在无高精地图城市的表现,证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潜力;但华为ADS 3.0用GOD网络实现障碍物识别率提升,又为纯视觉路线注入强心剂。这场技术路径的混战,本质是企业在成本、性能、可落地性之间的生死抉择。
面对生存压力,头部企业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百度Apollo将其Robotaxi技术模块化输出,为车企提供ANP3.0领航辅助驾驶系统;蘑菇车联转向智慧交通新基建,拿下衡阳、鹤壁等地超50亿元订单;图森未来砍掉美国业务专注亚太港口物流。这些转型揭示着新的生存法则:自动驾驶公司必须找到除整车制造之外的价值锚点。
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成为另一突围方向。黑芝麻智能与曹操出行共建自动驾驶出租车队,打通芯片-算法-运营全链条;地平线拿下大众20亿美元投资,开创Tier2直供车企新模式。这种"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的布局,正在改写传统汽车供应链的权力结构。
02
黎明前的黑暗
纵目科技的危机,恰逢自动驾驶行业的关键转折点。政策层面,中国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落地,德国批准奔驰L3系统上路;技术层面,Transformer大模型推动感知能力质变,高通骁龙Ride Flex芯片算力突破2000TOPS;市场层面,搭载L2+功能的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元区间。这些变量交织作用,正在重塑行业游戏规则。
在资本市场,我们看到冰火两重天:文远知行、云骥智行等L4企业开启裁员过冬,而专注于行泊一体的福瑞泰克、宏景智驾却逆势完成数亿元融资。这种分化预示着行业将进入"挤泡沫"与"务实创新"并存的新阶段。那些能打通技术-产品-商业闭环的企业,或许能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找到曙光。
正如Mobileye创始人阿姆农·沙书亚所说:"自动驾驶革命不会夭折,它只是需要换个姿势落地。"在这个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的夏天,行业参与者们必须学会在坚持与妥协之间找到平衡——毕竟,活下去,才是对技术理想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