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湖网获悉,近日,有媒体爆出MiniMax已秘密提交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申请,计划最早于今年上市。截至发稿时,官方暂未得到回复。

7月14日,MiniMax刚完成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新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投资方为上海国资母基金。

MiniMax成立于2021年,全球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发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 MiniMax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包括MiniMax M1、Hailuo-02、Speech-02和Music-01,具备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能够理解、生成并整合包括文本、音频、图像、视频和音乐在内的多种模态。

基于这些自研模型,推出一系列AI原生产品,包括MiniMax、海螺AI、MiniMax Audio、星野等,以及面向企业和开发者的开放平台,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极致的智能体验。 

截止当前,MiniMax的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已累计为来自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的逾 1.57亿名个人用户,以及来自超过90个国家及地区的50,000余名企业客户以及开发者提供服务。

今年6月,MiniMax推出了新一代推理模型MiniMax-M1。该模型支持最高100万个token的上下文输入,是DeepSeek-R1模型的8倍,接近谷歌Gemini 2.5 Pro的水平。

在7月16日,MiniMax发布了MiniMax Agent全栈开发功能。据称,这可能是全球首个在复杂全栈网站应用上高交付率的Agent(智能体),支持Supabase后端托管、Stripe支付功能、cron job定时任务、长链接维持等能力。此时,距离6月份公司技术产品“五连发”,刚刚过去一个月。

成立至今,MiniMax已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云启资本、IDG资本、米哈游、明势资本、腾讯、阿里巴巴、上海国资母基金、高瓴创投机构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MiniMax从成立之初就将多模态技术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先后推出了语音生成、图文理解和视频生成等多模态模型,视多模态能力为其基础架构组成部分。

在行业层面,产品应用于金融、医疗、零售、通信和政府等多个领域正加速引入多模态AI技术,其中BFSI(银行、金融与保险)板块2024年贡献收入达5.71亿美元。

在创始团队层面,MiniMax联合创始人闫俊杰,为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通用智能技术负责人,也曾担任商汤研究院副院长。闫俊杰于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此前在商汤科技负责搭建深度学习的工具链和底层算法,以及通用智能的技术发展。此外,他还搭建了商汤的人脸识别和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体系。

MiniMax技术合伙人杨斌,曾于2014年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读硕士,在加拿大读完博士后,先后在Uber AI研究院、以及自动驾驶卡车领域有多年研发经验,对基于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无人卡车运输问题颇有研究。

公司核心技术研发成员均来自全球知名高校和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拥有世界顶尖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工业界和学术界经验,拥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具有上百个全球发明专利,1/3 的团队成员拥有世界顶尖技术实验室的博士学位。